公佈欄

BILLBOARD

0至2歲口腔期照護3不6要!


親子話題
發佈日期 2025-04-29

 0至2歲口腔期照護3不6要!

 1歲前別禁止吃手、咬東西,未滿足口欲恐讓孩子喪失安全感

口腔期各階段發展重點:

3至6個月寶寶-會慢慢想觸摸東西,抓到就吃,同時舌頭也會越來越靈活,寶寶在此時期語言開始發展,不但會自己玩聲音,也會模仿一些重覆性的聲音,可以跟著模仿寶寶,跟著玩這些聲音,讓寶寶感覺好玩、有人跟他玩、有回饋,才知道原來聲音是有意義、有趣的,接下來才願意繼續模仿大人說話,幫助語言能力的發展。

6至12個月寶寶-移動能力更好,坐、爬、站、走,能力會漸漸顯現。這時期開始長牙,並慢慢會抓握湯匙,看到食物在前方,會想拿過來吃,且咀嚼能力越來越進步,帶動下巴、收合能力也更好。由於寶寶有能力坐起來,因此會把東西放到胸前,再放進口中,坐著時腳剛好在身體前面,很自然就把腳抓起來吃,所以這時期要特別注意腳部的清潔。在語言方面,寶寶可發出更多不同聲音。剛開始時只有「啊」的音節,等到寶寶11、12月,可能會發出相似「爸爸、媽媽」等比較有意義的發音。這時期要多跟寶寶說話,除模仿他們的聲音外,可嚐試將聲音賦予意義,比如寶寶發出「爸爸」相似音時,可能是在玩聲音,但當爸媽稱讚他:「對,叫爸爸!」他會知道講了這個詞,爸爸會來,因此就會學會叫爸爸。這個時期的寶寶,聽到自己的名字會有反應,也會適當回應爸媽簡單的指令,如爸媽請寶寶拿杯杯,他會爬過去拿杯杯過來。

1至2歲寶寶-語言能力大躍進,詞彙量會大量增加,一般孩子約有兩百至三百個詞彙量。有些孩子會假裝拿東西餵娃娃,有些則會說一些不完整的片語、語句,如媽媽抱抱。這個階段的孩子理解和表達能力更好,能聽得懂一個步驟的指令,如拿布布、拿車車等。

口腔期寶寶會吃手、用舌頭舔、吸吮東西,會有舌頭往前伸的動作,有些寶寶在這時期還會用嘴巴吐泡泡。張弘洋表示,新生兒通常是餓了就哭,哭了就睡,睡飽就起來,因此在口腔期階段,一般會盡量滿足寶寶。不過如果寶寶不知節制,不管餵多少都吃,爸媽須注意寶寶肚子餓和想吸吮的差別,若想吸吮時可用奶嘴安撫。

照護口腔期寶寶6要+3不

要點1:給安全玩具、固齒器、磨牙餅-可選擇材質較軟、安全檢驗合格,以及不含塑化劑成分的產品,以訓練寶寶嘴部和咬合能力

要點2:吃副食品是口腔期的訓練-餵寶寶副食品,其實是一種刺激和訓練,也能滿足寶寶的口腔需求。一般建議在寶寶4至6個月時,可開始吃副食品,大方向是避開過敏源,嘗試給寶寶不同味道的食材,並從流質、糊狀、半固體、固體食物,循序漸進慢慢地餵寶寶吃。

要點3:滿月後可用奶嘴滿足寶寶-吃奶嘴可滿足寶寶口腔期的需求

要點4:1歲前不禁止寶寶吃手吃腳-這是探索身體和滿足口欲的正常過程,滿足口腔期的需求,寶寶會較有安全感。

要點5:環境、物品要消毒-口腔期寶寶會把身邊抓得到的東西拿起來咬,因此要特別注意環境週圍的整潔

要點6:多跟寶寶玩,刺激語言發展-而把食物、玩具給寶寶吸吮、啃咬,能增加寶寶對身體和口腔構造的認識、刺激口腔動作的發展

不可1:別讓寶寶拿到危險物品-大原則是給寶寶吸吮的東西,必須乾淨安全,並去設想,寶寶可能發生的行為和危險

不可2:3歲前別吃堅果、果凍類

不可3:誤食別催吐-若寶寶嘴巴有看得到的異物,可幫他取出,至於看不到的部分,就不能做任何深挖或催吐的動作,應立即就醫。

資料來源:嬰兒與母親

愛薇樂國際藝術托嬰中心

I Will Love Baby Daycare Center
地址位置 /
台南市南區夏林路154號
聯絡電話 /
服務時間 /
週一至週五 AM 07:30 ~ PM 20:00
週六週日、國定假日公休
申訴專線 /
申訴信箱 /